白桐
背葉翻白的白桐 Mallotus apelta
在香港郊區行山旅行時,尤其在大風日子,會發現山坡旁的樹群墨綠一片中,有些樹葉被風吹至翻葉時,白色一束束,一波一波似魚尾擺動,長柄搖曳飄舞。細查之下,原來他們叫白桐,又或名白背葉 White Backed Leaf, 在香港經常可以在東涌、城門、馬鞍山、粉嶺、元朗一帶見到。

樹木名稱
白背葉 Mallotus apelta
大戟科 Euphorbiaceae
野桐屬 Mallotus
別名: 白桐,楸桐,酒藥子樹,野桐,白背桐,吊栗,白匏仔,白面風,白鶴葉、白面戟、白桃葉,白膜樹,白葉野桐、白泡樹、白面簡,白鶴樹、白帽頂
常綠小喬木
除香港外,產地包括: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雲南、越南。
白桐樹葉
葉面深綠色,單葉互生。
白桐基出五脈,有2 圓形扁平腺體。葉面綠白底披上一層柔毛。葉波狀全緣,或粗齒或裂片,頂端急尖,基部楔形或近心形。
白背葉和白楸 Mallotus paniculatus (Turn-In-The-Wind) 是同屬植物子,不易分辨,兩種植物均是大戟科,本地原生小樹,葉形相似,葉背白色,較仔細看,白背葉背面較白,而白楸葉背白中帶淡啡色,分佈上白背葉較少。 白楸是本地的原生樹種,細節可以參考 hkherbarium。
白桐花朵
白桐 6-9月花期,單性異株;雄花序穗狀,頂生,30毫米,被黃褐色絨毛;雄花簇生;近無梗;萼3-6裂,裂片卵形,不等長,外面被密毛,內面有紅色腺點。
鑷合狀 排列;無花瓣;花盤無腺體;雄蕊多數,花絲分離,花藥2室;雌穗狀花序不分枝,頂生或側生,略比雄花序短,約15毫米。
雌花單生;無柄;花萼鐘狀,3-5裂,裂片卵形,4毫米,外被星狀絨毛;無花瓣;子房有軟刺,刺上密生星狀柔毛,3-4室,花柱上短,基部連合,被皮刺及稠密星狀毛。
白桐果實
8-11月,果序圓柱形,白桐 蒴果近球形有刺狀體及灰白色或淡黃色星狀毛,軟刺長2-6毫米.種子球形,黑色,光亮。